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固原市红十字会 > 核心业务 > 红十字会基层组织 > 正文
“红十字风采”专栏——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2025-05-06 09:43:00    来源: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落实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自治区红十字会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全面谋划未来五年工作的关键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致信精神,扎实推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自治区红十字会于近期在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红十字风采”专栏,集中展现100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志愿者、会员以及捐献者、捐赠人的突出贡献和感人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文明新风尚。

践行为民宗旨  弘扬红十字精神

-灵武市隆辰社区红十字会-

隆辰社区红十字会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为民服务宗旨,深入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社区建设与社会服务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建设服务阵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多元化服务阵地,涵盖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支部邻里驿家、企退人员活动室等功能性场所,并设立红十字救护站。救护站配备专业红十字救护员,实行全天候开放制度,为居民提供日常医疗咨询、血压测量、急救知识普及、惠民小药箱服务以及红十字业务咨询等特色志愿服务。同时,社区还配备了轮椅车、拐杖、血压仪、简易呼吸器等应急便民器材,切实满足居民日常应急需求,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淬炼工作队伍,锻造博爱奉献“最美一班人”。将红十字服务深度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体系,组建“红飘带”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红十字知识讲座10场、主题宣传活动12场、义诊服务7次、救护员培训5期、应急演练 12 场以及敬老助残、“红十字博爱送万家”等公益活动30余次,有效提升居民应急救护志愿服务意识和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辖区居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显著提升。

汇聚志愿力量,塑造邻里互助“暖心使者团”。将红十字会作为重要依托,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3场“邻里之约”暖心服务活动,在居民聚集时段和小区中心区域,为近 1000 名居民现场讲授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急救技能,并借助成人及婴儿模型进行实操教学,确保居民能够熟练掌握急救技术。持续深化“一顿饭的陪伴”关爱空巢老人主题活动,通过入户为老人烹饪家常饭菜、共进温馨餐食的方式,在陪伴过程中向空巢老人普及家庭急救知识,既给予老人情感关怀,又提升其自救能力。通过活动的开展,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应急能力,塑造邻里互助“暖心使者团”,为社区治理注入温暖与活力。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和谐睦邻“幸福共同体”。一是创新推行“社区合作伙伴”工作机制,以“公益集市”为载体,联动5家部门单位、2家社会组织、6家物业企业,发展25家商圈合作伙伴,挖掘引入50 名社区“宝藏能人”,先后举办“社区合作伙伴公益集市”12 场,服务居民 1300 余人次。二是扎实推进“三救三献”工作,广泛开展应急救护技术培训和健康知识普及,组织无偿献血宣传活动10 次,1名辖区居民成功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10 人进行人体器官和遗体捐献志愿登记。三是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搭建亲子教育平台、组织定期亲子活动,先后开展27期公益服务和20节公益课堂,全面提升家庭文明素养,有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发挥协同育人作用构建急救教育共同体

                                       -宁夏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红十字会-
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红十字会自2022年成立后,以获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为关键契机,系统性推进红十字工作与急救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活动”协同育人模式,有力推动应急教育工作朝着标准化、专业化方向稳步迈进。

一、夯实工作基础,增强急救教育“内驱力”(一)强化阵地建设,筑牢硬件支撑。通过统筹校内现有资源,积极争取平罗县红十字会项目资金支持,建成红十字救护站、应急救护培训基地,为在校师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提供场地和设备保障。实施香港红十字会援助学校韧性项目,建设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打造了集红十字文化传播、校园安全教育、灾害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沉浸式研学课堂,成为全县中小学生防灾减灾教育实践基地。(二)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水平。选派优秀教师参加自治区红十字会救护师资培训并取得资格认证,培养成为急救教育“种子教师”。定期组织开展师资交流研讨、急救教育示范课,有效促进了教学经验共享和授课水平提升。在校内全面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同时,面向全县教职工开展专业培训,形成 “种子教师+重点教师+学生”的三级知识普及体系。(三)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依托学校卫生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必修+选修”“理论+实践”双轨并行的急救课程体系。护理专业开设《急救技术》课程,组织参加救护员考核取证;其他专业采取“四学期递进式培训”,实现应急救护培训全覆盖。目前,学校毕业生急救技能达标率达100%,红十字救护员(初级)认证通过率达 98%。“人人学急救、毕业就是救护员”的特色品牌获得广泛认可,相关经验被自治区教育厅推广,学校急救教育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经验库。

    二、创新协同机制,构建急救教育“共同体”(一)“校会”联合,完善教育体系。学校与平罗县红十字会建立紧密协作机制,成立“校会联合急救教育工作组”,共同制定《急救教育标准化实施方案》,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规范化发展。建立“急救教育师资库”“课程资源库”,形成资源互补、责任共担的合作模式。校外,由县红十字会统筹培训任务,学校选派专业师资执行培训,确保教育资源高效利用。(二)“师生”联动,开展生命教育。以“四结合”育人理念为引领,将急救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生命的意义”主题班会、“急救技能改变生活”征文等活动,面向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将急救技能与安全防护相结合,开展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综合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将急救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培育青少年责任意识;将志愿服务与文明互助相结合,组建“红十字急救志愿服务队”,开展特殊学校帮扶、社区健康义诊等活动。(三)“校地”联通,拓展教育广度。积极践行红十字精神,组织师生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志愿服务。护理专业师生定期参与社区“为老为小”服务,开展义诊及健康知识普及活动。主动参与全县“急救教育进万家”“百场培训下乡”等活动,针对校车司机、社区工作者等群体定制个性化“急救技能包”。通过建立“急救教育反馈机制”,根据地方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培训内容,形成“需求导向、精准服务”的良性循环,有效提升了区域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来源:宁夏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