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落实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自治区红十字会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全面谋划未来五年工作的关键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致信精神,扎实推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自治区红十字会于近期在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红十字风采”专栏,集中展现100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志愿者、会员以及捐献者、捐赠人的突出贡献和感人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文明新风尚。
博爱润心 责任立行
-原州区第十小学红十字会-
原州区第十小学红十字会成立于2021年,是原州区首批将红十字精神融入素质教育的学校。经过四年探索,构建了以“人道、博爱、奉献”为核心的红十字育人体系,形成了“全员参与、课程渗透、实践育人”的特色模式,先后被自治区红十字会、自治区教育厅推荐为第二批宁夏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全国第三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强根基建设,聚“红十字力量”。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会长、副校长为副会长,师资兼校医为秘书长,其他师资和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2023年4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援建博爱校医室,对112名教师进行了救护员培训,打造了红十字活动室及博爱校医室、应急救护培训课程、学生应急救护实训社团,确保红十字会各项活动在学校的常态化开展。组建了112人的教师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和120人的青少年红十字医疗救护社团,充分利用每两周一次的健康教育课,对学生普及应急救护知识。
教书育人,厚植“博爱基因”。开发《生命教育》、《应急救护》校本课程,结合语文、思政课开展“红十字故事会”“博爱主题征文”等活动。常态化开展一次急救培训、一场防灾演练、一趟敬老院慰问、一项爱心义卖、一期红十字知识竞赛的“五个一”工程,举办“博爱周”“防溺水宣传月”等主题活动。通过每月一次“家长开放日”组织亲子急救培训,发放《红十字家庭行动手册》,带动300余个家庭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践行服务担当,传递“人道温度”。建立“班级安全员”制度,52名“小红豆”志愿者每日轮值课间安全巡查,累计处置擦伤、晕厥、中暑等轻微伤情300余次。与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开展“暖冬捐衣”“爱心义卖”活动;组织学生绘制“防灾减灾手抄报”500余份进社区宣传。积极参加“5.8人道公益日”、急救技能演练、“三救三献”宣传等各种活动。有效利用学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为社会各界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普及型讲座等活动。
关爱生命 互助互济
-大武口区朝阳街道永康社区红十字会-
大武口区朝阳街道永康社区红十字会始终秉持“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整合辖区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党员群众、社区志愿者等各类资源,以增强居民自救互救能力为目标,倡导关爱生命、互助互济的生活新风尚。
宣传工作广泛深入。充分利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策划具有针对性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如在世界红十字日开展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遗体及人体器官捐献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主题讲座等方式,号召更多的人加入“三献”志愿队伍中,极大地提高了居民对红十字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应急救护能力逐步提升。定期举办应急救护知识讲座,为社区居民讲解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技能。多次开展救护员培训,参与居民400人次,20人考取救护员证。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应急演练,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健康关爱全面覆盖。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居民提供测血压、血糖等义诊活动,针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进行健康咨询和用药指导。为高龄老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帮助他们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并帮助他们打扫卫生、采购生活用品等。与24户特殊家庭建立长期帮扶关系,让特殊群体感受到党的关爱与温暖。
志愿服务丰富多彩。积极与辖区内学校合作,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与企业合作,争取物资和资金支持;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专业的志愿服务培训,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涵盖关爱孤寡老人、环保行动、义务家教等。利用寒暑假组织辖区内大学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12名大学生考取救护员证,为社区应急救护储备了新生力量。
人道救助扎实有力。设立社区物资捐赠点,积极开展无偿献血、腾讯公益一起捐等活动。注册登记器官及遗体捐献志愿者6人;摸排先心病、白血病等特殊困难家庭,并协助其在“红救助”平台进行申报。对于长期帮扶的特殊家庭,定期评估帮扶效果,调整帮扶策略,确保帮扶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来源:宁夏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