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落实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自治区红十字会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全面谋划未来五年工作的关键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致信精神,扎实推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自治区红十字会于近期在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红十字风采”专栏,集中展现100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志愿者、会员以及捐献者、捐赠人的突出贡献和感人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文明新风尚。
践行人道理念 共筑和谐社区
-青铜峡市连湖社区红十字会-
青铜峡市连湖社区红十字会自2021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通过创新实施“党建引领、资源整合、项目驱动”的工作模式,打造出具有示范效应的基层红十字服务品牌。
党建引领聚合力,资源整合强服务。建立“社区党支部+社区红十字会组织+驻社区工作队”三方联动机制,将红十字工作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促成爱心企业捐赠教学设备4万元,改善辖区学校办学条件;促成爱心企业捐赠生活用品3200元,为困难群众提供个性化帮扶打下基础。建立“爱心积分兑换”激励机制,吸引786名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形成“奉献-回报-再奉献”的良性循环。近两年,联合共建单位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2件,为民办实事26件,圆梦微心愿44件,形成“支部带队伍、党员作表率、群众齐参与”的工作格局。
救援体系日趋完善,救护培训深入民心。通过构建“预防-响应-恢复”全链条应急机制,成功打造社区安全防护网。建立常态化应急演练制度,联合辖区学校开展地震逃生、消防实战演练3场次,惠及学校师生及居民500余人;组织消防专题培训5期,培养家庭应急能手210余人次。2024年青铜峡市“8·9”防汛Ⅱ应急响应工作中,动员30余名志愿者完成危房排查和群众转移工作,成功转移群众68人。构建“场景化教学+精准化普及”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开展“急救技能进万家、急救用品进万家”系列活动。通过设立社区急救角,结合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急救培训,累计开展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等实操培训12场次,发放急救包182个,培训居民600余人次,逐步达到每一个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员参加过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每一个灾害、事故现场,都有一名红十字救护员参与急救的工作愿景。自社区红十字会成立以来,居民急救知识知晓率较成立初期提升40%,逐渐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区新风尚。
人道救助助力民生,幸福宜居成效显著。全覆盖走访辖区居民,筛选困难群众,为困难群体定制个性化帮扶方案,发放生活物资价值90余万元,实施医疗救助17例,助学帮扶33人次。“博爱家园”项目落地社区后,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实施了“点亮乡村路”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累计实施惠民微项目5个,达成改造惠民设施7处,惠及农户1000余户,构建起了“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多元帮扶”的救助体系。继续深化“四个一”工程,即一个应急体系、一支志愿队伍、一批惠民项目、一面爱心旗帜,打造“15分钟应急服务圈”,通过实施“红心向党”等品牌创建活动,推动红十字精神有效融入基层治理,打造幸福宜居新社区。
凝心聚力助安康 “救”在身边护民馨
-兴庆区胜利街康馨社区红十字会-
创新机制,凝聚合力,让“红”的底色更鲜明。社区党委将红十字工作纳入“红色民生工程”,依托红十字救护站,形成“阵地+队伍+服务”三位一体的基层红十字服务体系。搭建“急救资源一张图”,整合辖区AED、救护员、急救点位置信息,提高急救应急处置效率,提升率达50%。打造“生命教育长廊”,用漫画、微视频讲述急救故事。开展“寻找社区急救英雄”评选,让普通居民从“被服务者”变为“服务提供者”。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积分可兑换体检、家政服务,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通过统筹多方志愿者力量,创建“五圈服务”品牌,打造融合性社区红十字救护站,推动社区红十字会“红起来”“响起来”“强起来”。
筑牢阵地,整合资源,让“救”的力量扎根社区。为确保及时有效应对群众急救需求,整合办公用房,建成集技能培训、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红十字救护站,配备AED、急救包、担架、心电监护仪、急救箱等设备,储备多种常用急救药品。整合人力资源,配备有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2名、宁夏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6名和27名红十字救护员的专业队伍,为服务基层提供保障力量。整合辖区附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物业、志愿者四方力量,定期组织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为居民免费提供测量血压、血糖等服务,解答健康问题,提供专业建议。开展义诊活动20场次,服务居民450余人次。组建10支200余人参与的志愿者队伍,形成多元化的志愿服务力量。开展应急救护、救灾救援、应急逃生演练、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宣传,提高居民认知度和参与度。广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六进”行动,创新推出“企业有约”“居民订约”活动,共完成应急救护培训30余场次,受训人员2000余人次。
优化服务,精准施策,让“爱”的暖流惠及万家。联合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随访、线上问卷等方式,全面摸排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儿童、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底数,建立“一人一档”动态数据库,分类标注健康状态、生活需求、服务频次等关键信息。根据群体特点制定差异化帮扶计划,如针对独居老人推出“暖心陪护+健康监测”服务包,针对困难儿童设计“助学圆梦+心理疏导”关爱链,确保服务靶向精准。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健康小屋”,为慢性病群体提供免费体检、用药指导;协同公益组织开办“周末课堂”,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与兴趣培养。组建“红十字助老团”“护苗行动队”等特色志愿小组,开展急救护理、心理干预等技能培训;推行“时间银行”互助机制,鼓励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构建可持续助老生态。开展“暖阳行动”,为高龄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组织青少年志愿者结对陪聊、表演节目;开展“爱心餐券”计划,联合社区食堂发放免费餐券,惠及30余户困难家庭;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动员社会力量认领实现微心愿,累计完成心愿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