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辖区老年人健康素养,丰富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以民生服务为纽带深化各族群众情感联结,9月10日,赛马社区红十字会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夏区红十字会聚焦老年群体健康需求与精神文化生活,精心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将健康保障、文化传承与民族情感联结深度融合,通过知识普及、技能传授、文化互动等多元形式,让各族老年人在温馨互动中凝聚共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写下温暖篇章。
健康讲堂搭平台,各族银发共探养生之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场针对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治的健康讲堂热闹开讲。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团队,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用生动案例与通俗语言,为在场各族老人详细讲解了社区老年人预防接种的管理与流程。从“我国老年人健康现状”入手,医生团队逐步延伸到“老年人预防接种管理”及“具体接种流程”,层层递进的讲解打破了专业知识的壁垒,让不同民族的老年听众都听得津津有味。讲解过程中,医生团队还特别结合吸烟与被动吸烟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指出吸烟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不仅加剧呼吸道问题,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风险。同时,他们强调了戒烟的诸多好处,包括降低患病风险、提高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等,并分享了一些科学戒烟的方法,如寻求专业医生指导、使用戒烟辅助药物等,鼓励老人们积极戒烟,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随后的互动答疑环节,更成为了一场“跨民族交流小课堂”。老人们踊跃提问,医护人员耐心解答,回族老人李阿姨主动分享自己的控糖经验,现场你问我答、互帮互学,健康知识在交流中传递,民族情谊也在互动中升温。
养生实践促互动,各族老人共练健康“必修课”:在西夏区红十字会组织的养生实践课上,专业师资不仅带领各族老人练习手指操以及针对肩颈、关节的简易按摩手法,而且将实用的健康防护知识融入互动教学中,让课堂成为各族老人共筑健康防线的温馨平台。
肩颈按摩时,讲师指导大家用掌根揉按肩颈,再用三指从颈后发际线推按到肩部,力度以酸胀为宜;膝关节按摩则是坐姿揉按膝盖,手腕关节交叉揉搓转动。手指操有“数指运动”和“手指对压”,老人们跟着节奏屈伸、按压,练得兴致盎然。
教学过程中,讲师一边纠正动作,确保大家掌握要领。一边结合老年人行动不便、反应较慢的特点,系统讲解常见意外伤害的处理技巧:跌倒别急于起身,先判断是否骨折;烧烫伤用“冲、脱、泡、盖、送”五步法,尤其要冲够15 分钟,别用偏方;异物卡喉可做腹部冲击,也能借助椅背自救。针对日常急症,讲师说明糖尿病老人低血糖时要补糖;有人晕厥要让其平卧、头偏一侧,必要时打 120 并做心肺复苏。
互动学习中,回族老人丁奶奶在练习手指操时动作不够协调,汉族讲师耐心陪伴指导,反复示范讲解;张爷爷则主动分享自己按摩缓解腰痛的小技巧,还结合课堂学到的知识,提醒大家腰部不适时要警惕突发状况,带动周边各族老人一起练习防护动作。大家跟着节奏舒展身体,在一招一式的互动中相互学习、彼此鼓励,不仅掌握了实用的养生技能和应急知识,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了民族情谊,让健康养生真正成为连接各族群众的暖心纽带。
手工传情承文化,各族老人共制“团结养生锤”:“这艾草闻着真舒服,以前端午我们家也会挂艾条驱虫呢!” 在“根连根”文化共情活动现场,艾草的清香弥漫开来。工作人员先向各族老人介绍艾草的养生功效,以及端午挂艾、艾灸保健等传统习俗,让大家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加深对健康养生的理解。随后,手工制作艾草养生锤的环节正式开始。各族老人围坐在一起,填艾草、缝边缘、系绳结,分工协作、互帮互助。大家一边制作,一边分享各自民族的健康习俗--回族老人聊起“盖碗茶”的养生之道,蒙古族老人说起奶制品对骨骼健康的益处,汉族老人则分享节气养生的小常识。在一缠一绕的手工创作中,不仅亲手制作出兼具实用价值与纪念意义的艾草养生锤,更用双手“敲”出了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手工制作的乐趣中生根发芽。
此次系列活动,以健康为纽带,以文化为桥梁,让各族老年人在获取健康知识、掌握养生技能、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信任,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和谐图景。下一步,社区红十字会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持续开展更多贴近生活、促进民族团结的主题活动,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绽放得更加绚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坚实的群众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