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宁夏大地上,三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正在上演。基层党员、暖心父亲、现役军人——三位人生迥异的普通人,以同样滚烫的赤诚之心,接力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在塞上江南绘就生命至上的壮美图景。他们用热血作笔,在时光卷轴上书写着关于初心、责任与大爱的时代注脚。
党员初心如磐:四次叩响生命之门终践诺
在固原市的基层岗位上,干部小姬十年如一日坚守,书写着为民服务的动人篇章。2021年,他怀着一腔赤诚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将“为他人带来生的希望”当作心愿。三次匹配未果如同命运试炼,却让他的信念愈发坚定:“每个未接通的来电都可能是一个生命在等待”。当第四次配型成功的消息传来,这位不惑之年的“公益先锋”毫不犹豫踏上捐献之路。准备捐献期间,工作与捐献的双重压力没有让他退缩。他利用业余时间积极配合各项检查,确保身体状态最佳。采集当天,他成为固原市2025年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热血践行“人民至上”的庄严誓言。十余年间,小姬不仅在工作岗位兢兢业业,还投身乡村振兴。他组建村级志愿服务队,帮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创新推出“党员代办”服务,为行动不便的群众跑腿。他把奉献精神播撒在乡村每个角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父爱无声如山:以热血浇灌生命教育之花
当党员小姬用热血诠释初心的同时,在银川,另一段温暖的生命故事也在悄然展开。志愿者小凯在女儿7岁生日时,许下特殊承诺:“爸爸要去守护另一个生命。”面对女儿的好奇,他耐心解释:“就像爸爸守护你一样,有个小朋友现在生病了,爸爸的血液能帮助他好起来。”这个承诺不仅是对陌生小患者的生命之约,更是给孩子上的一堂生动生命教育课。为顺利完成捐献,小凯格外注意饮食作息,坚持锻炼。经过五小时的坚持,成功捐献340毫升“生命种子”,为患者送去生的希望。他说:“采集的辛苦和一个生命的延续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我希望通过行动,让孩子们记住这份勇气与担当。”从配型成功到完成捐献,小凯始终从容坚定,那句“能救人一命,一切都值得”的朴实话语,感动了身边所有人。
军魂铮铮如钢:迷彩绿下的生命守卫战
现役军人小周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希望。这位年轻军官自幼勤奋好学,投身军旅后坚持无偿献血,2022年他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今年2月,小周接到银川市红十字会通知,得知与患者配型成功后立即应允。在后续的高分辨采集和体检环节积极配合。因为最终捐献期正赶上小周在外地执行紧急任务,了解到患者病情严重即将入仓,挽救患者生命刻不容缓,他立刻将情况向部队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单位允假后,不顾远途疲劳赶回捐献。面对捐献前注射动员剂带来的不适,他毫无怨言,如期完成采集,这份“生命火种”顺利输入患者体内。患者家属专门致信,感恩他的善举挽救生命与家庭。小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军人的担当,谱写了军民情深的动人篇章。
从六盘山麓到贺兰晴雪,三个平凡身影在塞上江南交织出最动人的生命光谱。他们分别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第19854例、19877例、19915例,也是宁夏第152例、153例、154例捐献者。这些数字背后,是人与人相互帮扶、传递生命希望的温暖故事。每一次捐献,都能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延续他人生命。这份爱心的传递不会终止,如同四季轮回般生生不息,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