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善举汇聚生命暖流,凡人微光点亮希望星河。近日,宁夏两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故事温情涌动:马先生10个月内两度挺身而出,以热血为陌生患者续航生命;00后大学生小张用青春热忱完成与生命的约定,他们以同样的坚守,诠释着“担当”与“大爱”的深层意蕴。
十月两度逆行 诠释“救人救到底”的担当
“只要能救人,我义不容辞。”作为中卫市公安系统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马先生用行动践行着这句承诺。此前,他为素昧平生的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让濒临熄灭的生命之火重燃;时隔10个月,得知患者病情复发、急需淋巴细胞增强免疫力,远在千里之外的他毫不犹豫再次启程。
捐献当日,历经4小时采集,230毫升淋巴细胞混悬液带着生命的温度紧急送往患者身边。这份“生命火种”的背后,是一名人民警察对生命的深切敬畏,更是“救人救到底”的执着信念。“陌生的地方有陌生的人在等我救命,这份被需要的感觉,让我必须挺身而出。”马先生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透着直抵人心的力量。他的善举,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第20386例、宁夏第159例捐献者。
青春热血赴约 用大爱点亮生命之光
“如果18岁的我知道4年后真能救人,一定会更骄傲!”在惠农区火车站,刚完成捐献的00后大学生小张接过荣誉证书时,腼腆的脸颊泛起激动的红晕。这位22岁的年轻人刷新了当地捐献者的年龄纪录,他的捐献,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第20639例、宁夏第160例捐献者。
故事始于4年前,刚满18岁的小张在生日当天走进献血屋,完成人生第一次无偿献血,护士告诉他:“多留一份血样,就有可能多救一个人。”他便顺势留下8毫升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这份偶然的善念,在四年后生长为照亮生命的光。今年元月,石嘴山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带来配型成功的消息,他未加思索便答“愿意”。他的坚定意愿得到父母全力支持,随后在家人陪伴下顺利完成高分辨配型和各项体检。采集期间,因患者体重较大,他连续两天经历9小时采集,最终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份“生命礼物”当天便通过“绿色通道”飞向千里之外,为患者点燃重生希望。
“能有机会做件救人的事,特别有意义。”小张说,捐献时的坚定,是对“责任”二字的践行。这份青春里的热血与担当,将成为他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从“二次驰援”的警察到“为爱逆行”的大学生,马先生与小张的故事,是宁夏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生动注脚。他们用行动证明,担当不分职业,善举不分年龄,每一份挺身而出的勇气,都能为生命点亮希望。正如马先生所说:“希望更多人加入进来,为这份希望再添光亮。”或许下一次,当“生命电话”响起,你我都能勇敢说出那句——“我愿意”,让生命的接力在你我手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