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是法律赋予红十字组织的重要职责,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健康宁夏建设的具体行动。为深入实施《健康宁夏2030发展规划》,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进一步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红字〔2020〕47号),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实施健康宁夏战略,以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为基础,以应急救护师资和救护员队伍为骨干,以易发伤害行业、领域和公共场所为重点,以应急救护服务阵地建设为依托,大力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五进”活动,着力打造“博爱·未来—‘救’在身边”品牌,全面提升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的覆盖面与普及率,不断发展壮大红十字救护员队伍,力争实现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现场都有救护员施救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宗旨,发挥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主体作用,以实际行动打造“博爱·未来—‘救’在身边”品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群众性、公益性。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广泛传播“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增强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
——坚持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改革完善应急救护培训与服务体系,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拓展覆盖面,提高转化率,着力提升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加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推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融入“大应急、大健康”体系,着力构建开放协作工作格局,形成共同推进应急救护工作整体合力。
(三)工作目标
——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程度有效提升。到2022年,全区取得救护员证书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不少于1%;到2025年,全区师生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达到20%以上,各中小学培养1-2名救护培训师资,以校园救护培训师资培训班级辅导员,实现全区专兼职校医接受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全覆盖。到2030年,全区取得救护员证书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不少于3%;接受救护员公益培训的中小学教职人员师生比例不少于1:50。为确保工作目标如期完成,分解量化如下:2021—2022年,备灾救灾中心培训取证救护员每年不少于0.2万人;银川市红十字会培训取证救护员每年不少于1万人;石嘴山市红十字会培训取证救护员每年不少于0.42万人;吴忠市红十字会培训取证救护员每年不少于0.72万人;固原市红十字会培训取证救护员每年不少于0.78万人;中卫市红十字会培训取证救护员每年不少于0.59万人。2022—2030年,各单位培训取证救护员数量依据本市人口进行核算。
——应急救护培训体系进一步优化。全区统一的标准化应急救护教材与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备,应急救护培训模式不断丰富,“互联网+应急救护”深入推进,救护师资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救护员队伍管理服务更加规范,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应急救护培训阵地不断完善。到2025年,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增加7个,城乡“博爱家园”项目扎实推进,社区红十字服务站、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博爱校医室、公共场所AED等救护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各自功能有效发挥。
——现场救护能力显著增强。以社区、学校、公共场所等领域以及交通运输、矿山、建筑、电力等行业为重点,群众性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救护响应能力显著提升,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救护有序开展,常态化应急救护服务覆盖有需求的旅游景区、重大体育赛事、重大活动、春运等重要时间节点。
二、主要措施
(一)加大应急救护科普宣教力度。将应急救护科普宣教融入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纳入精神文明和卫生健康创建活动,纳入德育和素质教育内容。利用电视、微信微博、公众号、大型户外电子屏、电梯楼宇等媒介,大力传播“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不断提升公众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利用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国际志愿者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时间节点集中策划宣传。联合各级工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部门举办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大赛、知识竞赛等群众性科普宣教活动,增强公众对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知晓度、参与度。
(二)不断拓展应急救护培训范围。各级红十字会要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和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深入推进应急救护培训“五进”活动,以社区、学校、公共安全等领域及交通运输等行业为重点,着力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贯彻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中红字〔2020〕24号)和《自治区红十字会、自治区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活动的通知》(宁红会字〔2019〕45号)精神,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重要内容,融入教学与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推动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重点教职员工会员培训取证。推广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生军训课程,倡导高职、高校学生全员培训取证。落实《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自治区红十字会关于建立防灾减灾救灾联动机制的通知》(宁应急〔2019〕88号)、《自治区红十字会、区直属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在区直机关普及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通知》(宁红会字〔2019〕63号)、《自治区红十字会、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关于在全区开展“军民融合,携手同行---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活动的通知》(宁红会字〔2019〕37号)等文件精神,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借助“博爱家园”项目平台,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融入城乡社区红十字服务内容。贯彻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公安部、交通部关于深入开展救护培训工作的通知》(红总字〔2006〕50号)精神,支持公安民警、机动车驾驶员、客运乘务人员全员培训取证。同时,积极推动各级爱卫会、党校、交通运输、矿山、建筑、电力等行业应急救护培训普及行动。
(三)积极推动应急救护培训阵地建设。落实《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红字〔2016〕2号),注重“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常态化”,积极推进标准化、示范性基地建设。切实发挥宁夏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实训基地、自治区人民医院实训基地以及各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的作用,重在发挥安全体验、救护培训、科普宣传、教学实践等综合示范功能。因地制宜建设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博爱校医室、社区红十字服务站,逐步形成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网络。认真落实自治区红十字会、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等7家单位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宁红会字〔2020〕137号)精神,以健全和完善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网络为契机,努力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向基层延伸。积极推广在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配置AED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为群众构筑生命安全保障。
(四)强化应急救护培训力量建设。坚持多轮驱动、多措并举,提升应急救护培训实力。健全完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评星定级和激励机制,巩固发展壮大师资队伍。持续办好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讲评会,互学互促、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聘用或招募专职或者专兼结合的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团队,推动救护培训师资队伍专业化。探索社会化应急救护培训模式,培育发展民办非企应急救护培训组织,拓展应急救护培训空间。按照“阵地+救护员”模式组建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伍,实现“有阵地必有志愿救护队”。推广救护培训取证与志愿服务注册相结合,积极发展救护志愿者。执行《宁夏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管理办法(试行)》,选拔热爱和志愿投身红十字事业,有能力、有时间承担培训任务者进入师资队伍。抓好持证救护员继续教育,保持队伍专业度和稳定性。推行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全员培训取证,增强现场救护能力。加强应急救护演练和实战,积极参与马拉松赛事及大型活动辅助救护服务,参与春运等重要时间节点的救护志愿服务。
(五)持续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贯彻执行《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工作手册》,扎实推进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规范化。各市红十字会要严格按照《自治区红十字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通知》(宁红会字〔2018〕49号),《自治区红十字会关于进一步规范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通知》(宁红会字〔2019〕7号)要求,严格培训流程与培训标准,确保培训质量。同时,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新印发的《心肺复苏(CPR+AED)培训课程相关要求(试行)》,认真做好培训课程组织实施工作。自2021年起,取证救护员、心肺复苏(CPR+AED)培训证由各市红十字会审批办证,并于每季度报自治区红十字会赈济救护筹资部备案。
(六)加快应急救护培训信息化进程。将应急救护工作纳入“数字红会”“网上红会”内容,开发全区应急救护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全区统一的救护师资数据库、救护员数据库,实现师资和救护员信息化管理。推出“网上培训”“掌上培训”系统,实现学员网上报名、在线学习、理论测试、网上取证。积极探索、有效利用“互联网+”“虚拟现实(VR)”等技术,创新情景教学和实操测试模式,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护培训的普及性和便捷性。探索建立救护员定位呼叫、适时响应机制,增强现场施救能力。
(七)建立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褒扬机制。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纳入红十字模范基层组织、红十字示范学校、红十字志愿服务示范基地、红十字优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内容,加大对优秀救护员、救护师资、救护模范单位表彰力度。深入挖掘宣传群众性自救互救典型人物事迹,积极推荐参评“见义勇为奖”等评选表彰,树立一批“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示范典型,着力打造“博爱·未来—‘救’在身边”品牌。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红十字会争取自治区政府出台应急救护工作相关支持政策,全面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急救知识培训普及率,逐步实现特殊群体和高危行业从业人员急救培训,构建与政府公共应急体系联动的应急救护网络,力争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各市、县(区)红十字会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作为重要核心业务抓实抓好。要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重视支持,将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纳入备灾救灾与应急响应体系,纳入政府民生工程。要加强与卫生健康、教育、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公安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政策支持和工作协同。
(二)加强能力建设。自治区红十字会建立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专家组,为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加强行业指导,推动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建设,为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库提供人才储备。各市、县(区)红十字会要高度重视应急救护培训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三)加强评估督导。自治区红十字会将定期通报各市红十字会工作开展情况,加强指导和督导。对于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将结合年底评先进行通报表彰;对于不能按期完成指标数量、培训质量不高的单位,将向当地人民政府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