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落实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自治区红十字会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全面谋划未来五年工作的关键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致信精神,扎实推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自治区红十字会于近期在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红十字风采”专栏,集中展现100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志愿者、会员以及捐献者、捐赠人的突出贡献和感人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文明新风尚。
生命守护者,急救先锋队
——石嘴山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孙陶
在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培训的道路上,孙陶用专业与热忱书写了一名红十字救护师资的使命与担当。作为一线急救医生兼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他22年如一日,既在生死线上与死神博弈,又深入社区、机关、校园和企业播撒急救知识的种子,用行动诠释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
一线急救:与死神竞速的“生命卫士”
作为急救医生,他深知“黄金四分钟”对挽救生命的意义。无论是车祸现场、心脏骤停患者身边,还是突发灾害救援中,他总是冲锋在前。多次深夜出诊,面对呼吸心跳骤停的老人,凭借娴熟的胸外按压和除颤器的使用技术,持续抢救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心律,创造了多个生命的奇迹。工作以来,他累计参与现场急救2千余次,成功挽救危重患者150余人。“每次看到患者重获生机,都觉得所有的坚守都是值得的”,这份朴素的信念,支撑着他在急救道路上永不言弃。
救护培训:点燃全民急救的“星星之火”
孙陶深知,让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才能构筑起更大范围的生命防线。成为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后,他化身急救知识的“传播者”,根据不同群体进行量体裁衣,为大学生打造“沉浸式急救剧场”,通过情景模拟与技能竞赛激发学习热情;为企业职工制定安全生产急救方案,从触电防护到创伤包扎进行全流程指导;在社区开设“银发急救课堂”,用方言讲解“海姆立克法”,手把手教会老人们救命绝招。多年来,他累计开展救护培训3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万多人次,培养出一批批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第一响应人”。
公益奉献:传递人道温度的“红十字使者”
脱下白大褂,孙陶又活跃在城市的各个公益角落。他发起的“急救地摊”公益项目,让专业急救知识走出医院高墙,走进市井烟火。每逢周末,在广场、公园等地支起移动教学点,开展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法等急救技能,并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演示,让急救技能成为更多人守护生命的底气。
从急救现场到培训课堂,他用双肩扛起了守护生命的双重责任。他常说:急救医生的使命不仅是救治患者,更要让更多人成为“第一救护人”。在这条普及急救知识的道路上,他步履不停,用专业与爱心编织着更广阔的生命之网。
用爱点燃生命之光 以行书写博爱篇章
——中宁县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张俊
在中宁人道工作领域,有这样一位深耕应急救护教学传播的耕耘者张俊。自县红十字会成立之初,他便怀着赤子之心投身其中,从一名普通的红十字志愿者,一路成长为核心师资,并荣获中宁县红十字“优秀师资”称号。在这条充满爱与奉献的道路上,他用专业知识筑牢生命防线,用无私付出诠释人间大爱,用炽热情怀点亮无数希望,每一步都踏出了坚实而温暖的印记。
自加入红十字志愿队伍后,张俊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他深刻认识到,“红十字”承担着守护生命、传递温暖的崇高使命,这份使命如同一盏明灯,指引他不断前行。2022年,通过严格的师资考核,张俊正式成为一名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此后,他孜孜不倦地钻研专业知识,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融入到每一次教学、每一场志愿服务中,迅速成长为深受大家信赖的优秀师资。在他心中,传播急救知识、参与志愿服务,是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庄严承诺,是用爱心传递爱心的神圣职责,更是推动基层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
2022年3月,他在中宁县第十小学发起成立了“红十字小先锋公益爱心小地摊”志愿服务队,动员该校17名党员先锋教师,带领着少先队员,将充满爱心与创意的公益小摊搬到了县城广场。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精美手工艺品、精心制作的急救知识卡片以及生动有趣的情景短剧表演,让小小的摊位瞬间变成了流动的红十字宣传站和爱心汇聚地,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学习和参与。当得知一位卖菜阿姨运用在“小地摊”学到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挽救了噎食孙子的生命时,张俊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一刻,他深切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让急救知识像种子一样在市民心中生根发芽,让红十字的温暖浸润城镇的每一个角落。
在平凡的岗位上,张俊用不平凡的坚守,将红十字精神化作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他用专业的急救知识守护生命,用创新的公益形式点燃希望,用真诚的爱心温暖人心,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红十字事业,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博爱篇章,让人道之光在中宁大地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