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红十字风采”专栏——感恩捐赠人
2025-07-09 17:39:00    来源:自治区红十字会   作者:    【打印本页】    字体: [][ ][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落实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自治区红十字会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全面谋划未来五年工作的关键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致信精神,扎实推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自治区红十字会于近期在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红十字风采”专栏,集中展现100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志愿者、会员以及捐献者、捐赠人的突出贡献和感人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文明新风尚。


  83 岁医生的“抠门”人生与“奢侈”大爱

  —常壮其先生个人爱心捐赠事迹

  在岁月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的心灵。常壮其先生便是这样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他的故事,是一曲无私奉献的赞歌,温暖且动人。

  常壮其先生祖籍湖南长沙,18岁时,随家人来到宁夏平罗县定居。从宁夏医学院毕业后,他怀揣着悬壶济世的梦想,踏上了从医之路。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他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大放异彩,成为了主任医师,还担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第三、第四届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哪怕他退休后前往北京某三甲医院工作,追随他看病就医的患者依旧不少。在他的客厅里,那幅“医德双馨,众口皆碑”的字,便是患者对他最好的赞誉。

  常壮其先生的从医之路,满是艰辛与执着。身患小儿麻痹症的他,右腿行动不便,但这从未阻挡他前行的脚步。除了在院内常规接诊,他拖着病腿,走遍宁夏各个县区。在偏远的地方,他交流经验,开展义诊,为无数患者带去了希望和温暖。

  一次,在固原市交流时,当地职业教育条件的落后深深震撼了他。贫困学生渴望知识的眼神,寒冬里手指上的冻疮,都如针扎般刺痛他的心。这一幕,让他想起童年时祖辈接济的学生们,也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助学的种子。

  从那时起,他便默默决定,要把收入存起来,将来捐赠给孩子们。此后的日子里,他省吃俭用,把钱一点一点存到银行。然而,命运似乎总爱考验他,他先后经历了癌症手术、心脏病、右眼失明等疾病,身体每况愈下。但这些病痛并没有让他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捐赠的决心。他深知生命的脆弱,愈发觉得要尽快把钱留给最需要的人。

  2021年,83岁的常壮其先生将自己毕生全部积蓄共120万元捐献给自治区红十字会。根据他的捐赠意愿成立了“常壮其奖助学金”,善款全部用于资助固原市职业技术学校品学兼优的贫困、残疾、孤儿学生,奖励优秀学生。他希望自己的这份捐赠,能给学生们多一份支持与鼓励,让他们多一份安心和努力。目前常壮其奖助学金已经惠及了88名学生,共发放了13.2万元。

  如今,常壮其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人们心中。他用一生诠释了医者仁心,也用最后的善举为无数学子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的故事,将被人们永远传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传递爱与温暖。


  践行社会责任 绘就公益同心圆

  宁夏大地循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爱心事迹

  宁夏大地循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发展基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聚焦“三农”发展,深耕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绘就公益同心圆。

  在新冠疫情期间,企业凭借自身化工生产技术优势,积极响应号召并迅速调整生产方向,转产次氯酸钠等抗疫物资,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向平罗县红十字会捐赠价值20万元的棉帐篷,为坚守岗位的防疫工作人员提供了温暖的工作环境,为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企业连续4年通过平罗县红十字会捐赠款物225.93万元,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需求,定向城关镇太西社区卫生服务站捐赠资金10万元,用于改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就诊环境,惠及周边万余群众;20余个行政村捐赠价值49.79万元水泥,用于道路、沟渠、广场等基础设施修缮,显著提升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聚焦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精准帮扶,320户困难农户累计捐赠价值16.13万元化肥。聚焦农村人才建设,向城关镇小兴墩村捐赠5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建设农业培训中心,帮助打造高素质农民培养基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人才支撑

  从抗疫前线到乡村田野,从基础设施提质到产业振兴赋能,从短期纾困到长效育人,企业以资金捐赠、技术支持、资源整合等多元方式,将公益之心转化为切实行动,彰显了新时代企业的责任担当。